没被心仪专业录到?这些学校入学后还有专业调整途径

发布时间:2025-10-16 期号: 1859期

  近日,各高校开学新生陆续报到。记者了解到,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不少高校设有二次选拔、转专业、辅修双学位等机制,为学生提供多元成长路径。

  

  入学即享二次选拔  直通优势专业

  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各种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一些特殊培养项目会面向新生重新选拔,称为“二次选拔项目”。高校“二次选拔项目”是新生入学后,学校依据学科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的补充选拔机制,从已录取学生中筛选出具备特定学科潜力、创新素养或专项能力的个体。该项目通过个性化考核为学生提供进入优势专业、特色班或获得专项培养资源的机会。

  北京林业大学招办副主任程雨萌表示,今年在开学选拔中,学校农林经济管理(梁希实验班)计划选拔19人。学校二次选拔项目依托优势学科专业开设,旨在选拔有科学探索兴趣和创新潜质的优秀本科学生进行本研一体化培养。这些人才培养项目将采取“3+1+X”(五年制采取“4+1+X”)培养模式。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勤信荣誉学院2025年设立勤学班和信立班,面向2025级符合条件的新生遴选64人入读,每班各32人,培养厚基础、跨学科、高素质、善研究、能创新的数智科技创新人才与行业领军人才。学院积极探索项目制、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四制三化”创新举措。勤学班为理工类专业班级,培养并授予理工类相关专业学位;信立班为文管类专业班级,培养并授予文管类相关专业学位。

  南开大学2025年“二次选拔项目”包含伯苓班、卓越班、复合型人才培养班(授予两个学位)、校级特色班等,主要面向2025级本科新生开放约1000个名额,入校即可零门槛选择,成功率超35%。

  在北京科技大学发布的2025年部分精英人才培养专业(项目)中,“机器人科创班”将在入学后从选考物理的大一新生中进行二次选拔,名额不超过30人。该班将引入国际顶尖高校工程教育实践理念,重构课程体系,开展项目式、多学科交叉教学,并配备校企双导师。“机器人科创班”还将定期组织学生前往科创企业及境外高校交流学习。

  

  在读也能转专业  多所高校放宽门槛

  近年来,绝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在校大学生转专业制度。但是,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申请都设置了一定的门槛。有的高校申请转出无门槛,转入有门槛;有的高校转出、转入都有门槛。

  北京大学校本部2025年转院(系)转专业工作通知明确,可申请转专业的学生为2023级和2024级在学本科生。根据规定,教育部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不得转专业的;依据定向、委托培养协议或规定不能转专业的;本科三年级(含)以上学生;正在休学或保留学籍的学生;已达到退学程度的学生不能申请转专业。除了这些情况,学生都可以申请转院(系)转专业。北大医学部每个学生只能申请一个拟转入专业。通过普通高考考入医学部的学生,若申请转入北大本部,选科及高考分数须达到本部同批次专业录取条件。

  北京邮电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北邮对除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外的其他专业实施转专业申请零门槛政策,即“转出不设限,转入有考核”。学生在大一上学期结束和大一下学期结束时,分别有一次申请转专业的机会。

  北京交通大学转专业政策也进一步放宽。该校除了对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等有特殊限定外,其他学生转出申请零门槛,转入有考核和比例要求。学生在大类专业分流后有2次转专业申请机会,分别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需要注意的是,北京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间转专业、威海校区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外的其他专业间转专业时,学生须符合中外双方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按照转专业操作程序执行。学生不能申请跨校区转专业。

  程雨萌介绍,北京林业大学实行零门槛申请转专业制度,学校给学生提供了3次转专业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能学到心仪专业。学生可于大一第二学期初、大二第一学期初、大二第二学期初申请转专业。比如,生物科学(拔尖班)将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初以转专业的形式进行二次选拔;各梁希实验班(如林学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风景园林、林业工程类、草业科学、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若在转专业期间有空额,会适时开放转入名额;其他普通专业也将开放一定的转入名额供学生选择。

  

  辅修双学位拿“双证”  微专业补技能

  “我的录取专业是金融学,而我辅修的专业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这样的学习经历对我帮助很大。”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的杨同学说。如今,这样的“跨界”在高校中已非常普遍。

  为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许多高校开设了辅修专业。例如,中国农大开设了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传播学等多个专业。一般来说,只要辅修专业与学生主修专业不属于同一大类,学生即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未来职业规划自由选择申请修读。

  学生在同时达到主修、辅修专业规定的学业要求后,学校将会为学生颁发辅修证书,并授予辅修专业学士学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会计学专业辅修项目实行学分制,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及学分,成绩合格且总学分达到32学分,学校颁发辅修专业证书,学分达到42分且完成辅修学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4学分),将获得相应学士学位。北京印刷学院规定,在达到主修专业毕业要求的基础上,学生完成辅修各模块学习修满20学分,可获得辅修证书,完成辅修专业毕业设计且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2.0,可在主修专业学位证书上标注辅修学位。

  辅修专业实行单独组班上课或随班听课,包含面授、在线课程等多种形式。其中,单独组班上课时间一般会集中安排在周一至周五晚上或周末白天。有关老师提醒,辅修专业学习时间在4至8学期不等,学习时间跨度长,考核也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决定学习辅修专业前要正确分析自身情况,做好心理准备和时间规划,以免影响主修专业的学习。

  除了辅修专业外,学生还可选择微专业课程增加自己的技术技能。相比于辅修专业课程,微专业课程授课时间短、学分要求少,且是高校根据自身优势专业设立的课程,同样对学生有极大吸引力。例如,北京科技大学开设了数智能源工程、冶金大数据技术等13个微专业;北京化工大学不仅开设了19门微专业课程,还开设了5个双学位专业;北京服装学院开设服装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时尚影视制作、AI数字产品开发3个微专业。微专业课程学制一般为2至3学期,完成学习后,学校将为学生颁发结业证书。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有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考取相关职业证书,为未来的就业增加筹码。

  

  相关链接:

       想换专业  大学期间这样做

  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主任李庆:现在的大学并不是“一考定终身”,如果大一新生后续有转读其他专业的想法,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弥补个人遗憾。第一,如果被录取到了不喜欢的专业,学生首先要排除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认知偏差,也就是要确认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这个专业,可以先通过课程旁听、学长访谈等方式,确定自己的不喜欢是不是因为不了解,有没有排除盲目性。第二,学生要了解就读大学是否提供转专业机会,转专业门槛如何,如北京化工大学就为本科生提供了三次转专业机会,且转专业不限制学生高考选科情况,可实现跨类、跨文理科互转。第三,目前很多大学提供了辅修专业、微专业、双学位等跨学科学习机会,学生可借助特定的培养模式,系统构建复合型专业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第四,学生可充分利用大学资源,把自己喜欢的专业作为兴趣继续学习。大学的学习环境很开放,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去学习,将来深造时也能报考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或者可以把本科所学的专业与兴趣专业结合起来,在研究生阶段做相关的交叉学科,这样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若对艺术设计感兴趣,就可申请数字媒体技术交叉学科研究生项目。

 

(北京考试报记者  胡梦蝶  邱乾谋  岳 阳  邓 菡)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