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能自律 孩子减压力

发布时间:2018-09-26 期号: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教师  张依雯
 
案例一:
  奇奇初中时成绩很优秀,可高一迷上了手机,学习成绩有所下降;高二开始特别关注自己的外表,爱打扮,成绩更是一路下滑;高三开学后她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很想努力,但是学不进去。虽然一直坚持上学,但学习效率很低,压力特别大。妈妈在外地工作,经常给奇奇发信息,提醒奇奇认真复习,还发各种励志故事,让奇奇向别人学习。奇奇很烦,还为此和妈妈大吵一架。
 
分析:
  高三初始阶段,考生容易出现烦躁、效率低、压力大等情绪,情绪背后是考生对自己学习状态和能力的怀疑。知识难度增加、考生状态调整不好、高一高二知识漏洞多,都可能导致考生缺乏自信,陷入“无路可走”。奇奇因为高一高二落下太多功课,所以有些着急,再加上自己曾经是个优秀的学生,她无法接受“无从努力”“努力后仍不见效”的现状。妈妈很了解女儿,知道奇奇此时需要鼓励,但发给奇奇的励志故事适得其反,仿佛是在暗示奇奇:你现在不行,你得像别人学习。这样的“鸡汤”不但没有营养,还会破坏亲子间互相信任。    
  此外,有的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会破坏孩子的备考状态,破坏亲子关系,例如“你什么都不用做,好好学习就行了。”“下次考试,至少要考到多少分。”“某同学考多少分,比你高吗?”类似这样的话,父母少说为好。
 
支招:
  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多抽出一些时间回家陪孩子,开诚布公地让孩子说说自己的现状和压力,听听孩子的困扰,了解孩子期望父母为自己做些什么。父母也可在家中营造轻松的氛围,家庭生活、饮食保持一切如常,要与高一高二基本相同;多跟孩子聊天,如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孩子一起思考;趁“十一”假期适当做一些运动,陪孩子出去走走,散散心;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做饭,享受美食。父母要引导孩子关注学习的过程,总结好的方法和适合孩子的思考方式,帮助孩子在备考阶段培养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案例二:
  一位高三生爸爸说:“儿子上高三了,我的压力特别大。他不属于能自主学习的孩子,经常坐在写字台前发呆。别的孩子都熬夜学习,可他每天晚上10点就关灯睡觉了。想问问学习成绩,他也不愿意跟我多说,一句‘还行’就终止聊天了。前两天吃饭的时候,我趁机给他讲道理希望他勤奋一些,他反而顶嘴,说我天天不上班、睡懒觉、没追求,没资格教训别人。”
 
分析:
  父母的担忧源于对孩子的不了解。孩子发呆也许是一种休息,不熬夜可能因为效率高。通过这两点就单纯断定孩子不用功是不客观的。想要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状况,需要父母细心观察,有必要时可与学校老师沟通。此外,父母的生活状态和对自己生活的规划对孩子也有影响。
 
支招:
  谈到亲子关系,当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关系”二字上时,是否也应该思考:作为家长,自己是足够好的榜样吗?榜样的力量是通过具体行动传递出去的,而不是说教、提醒和讲道理。父母的自律、执行力、面对压力的从容淡定都是孩子宝贵的资源。“十一”期间,如果父母能积极地“动起来”,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完成一个自己的小目标,如读一本书,尝试一项新运动,或坚持做一件以前无法坚持的事情,也不失为在“高三陪考”之中的意外收获。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