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家讲思政课

发布时间:2018-01-10 期号: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许 卉)1月4日下午1时,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距离《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开课时间还差半小时,1500多人的学校礼堂几乎坐满,这些学生将要体验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授课教师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张杰,课程主题是“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用科学家的视角来讲思政课,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与常见的“先立论再论证”、“解释型”、“注释型”授课完全不同的是,张杰首先提出几个基本问题:“影响文明起源的因素有哪些?”“推动文明进步的力量是什么?”“影响文明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什么?”……他从问题切入,用学生熟悉的植物光合作用来解释人类文明起源问题;用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导人类文明发展与能量和科技成正比的规律;通过探寻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起源,阐释中国古代思想智慧与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国科大研究生们用自己最熟悉的理性思辨逻辑进行“推导”式思维,进而自动得出十九大报告中的结论。

  186张PPT,1000多个知识点,特别是讲到十八大以来的辉煌成就时,现场三个大屏幕同时播放不同领域的成就,重大科技成果展示、大国外交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强军兴军、思想文化建设、民生获得感……礼堂内,五年来诸多的成就以动态图像、多重声音,从三个方面在同一时间向学生涌来,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大脑潜能,让大家感受着前所未有的震撼。

  这是一堂充满科学气息的思政课,洋溢着国科大学子熟悉的学术氛围。“今天这堂思政课是一场融合了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知识盛宴。”生命科学学院的史丁丁刚一下课便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交流课堂感受。“需要消化理解的知识点太多了,我回去要认真整理笔记。”

  计算机与控制学院学生贾林鹏下课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在座位上翻看笔记。“这节课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量化’和‘问题导向’式启发。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图表,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这正是我们理工科学生最能接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原来十九大精神还可以通过分析推理来理解。”资源与环境学院2017级研究生刘伟婷说,“来到国科大,我能切身感受到浓厚的科学气息。这节思政课让我对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也充满了自信。身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我们有信心做得更好。”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